頰上三毛
成語拼音
- jiá shàng sān máo
頰上三毛成語解釋
-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作畫時的細膩筆觸,彷彿能在人物的頰上三毛中展現出靈魂的神韻。
成語故事
-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畫家名叫顧愷之。顧愷之才華橫溢,尤其在繪畫方面有着極高的造詣。
有一次,顧愷之要爲一座寺廟繪製壁畫。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精心構思和創作。當壁畫即將完成時,還差最後一點睛之筆。衆人都滿懷期待地看着他,想知道他會如何讓這幅壁畫煥發出更加驚人的魅力。
終於,顧愷之提起畫筆,在佛像的眼睛上輕輕一點。就在這一瞬間,那佛像彷彿活了過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慈悲。衆人看到這神奇的一幕,無不爲之驚歎。
顧愷之的繪畫技巧精湛,他能夠捕捉到人物最細微的神情和特徵。據說,他曾經爲一位權貴人物畫像。畫完之後,權貴人物看了看畫像,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夠完美。顧愷之仔細觀察後,拿起畫筆在人物的臉頰上輕輕添了三根毛髮。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動,卻讓整個人物的形象立刻變得生動傳神起來,就如同頰上三毛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顧愷之對繪畫的執着和熱愛,使他不斷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自己對人物、事物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他的畫作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而且對後世的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顧愷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藝術大師能夠通過細微之處展現出非凡的魅力。正如那頰上三毛,雖看似渺小,卻能讓整個作品增色不少。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和把握那些關鍵的細節,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我們也要像顧愷之一樣,保持對自己所追求事業的熱愛和執着,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在自己的領域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隨着時間的推移,“頰上三毛”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文章或畫作在關鍵處加上一筆,使其更加生動、傳神。它提醒着我們要注重細節,善於在細微之處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頰上三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