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私第

成語拼音

jiǎo jīn sī dì

角巾私第成語解釋

角巾古時隱士常戴的一種有棱角的頭巾;私第私人住宅。脫掉官服,戴上頭巾,居住在私宅。指閒居不仕。

典故出處

《晉書·王瀎傳》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吳之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功成身退之後,選擇了一處清幽之地,過着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彷彿是角巾私第,不問世事。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叫王導的大臣。 王導出身於世家大族,他極具政治智慧和才能。當時,東晉王朝初建,局勢動盪不安。王導憑藉着自己的謀略和人脈,積極輔佐晉元帝司馬睿,爲穩定東晉的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着東晉局勢逐漸穩定,王導的權勢也日益增大。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驕縱跋扈。相反,王導一直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態度。 有一段時間,王導看到朝堂上的紛爭和權力的爭鬥逐漸激烈起來,他心中感到十分憂慮。他深知這種無休止的爭鬥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大的危害。於是,王導決定暫時遠離朝堂的紛爭,回到自己的府邸,過一段平靜的生活。 他脫下了官服,換上了普通的角巾,在自己的私第中與家人朋友相聚,享受着難得的寧靜時光。他並不留戀權力和地位,而是更注重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王導的這一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有人認爲他是在逃避責任,有人則對他的這種淡泊名利的態度表示敬佩。然而,王導並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認爲在當時的情況下,暫時的退讓和歸隱是爲了更好地看清局勢,也是爲了避免自己被權力的漩渦所吞噬。 在角巾私第的日子裏,王導並沒有完全脫離政治。他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大事,時常與一些有識之士交流探討,爲東晉的發展出謀劃策。 後來,當局勢有所緩和,國家又需要他的時候,王導毫不猶豫地再次挺身而出,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繼續爲東晉的繁榮和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導角巾私第的故事,成爲了後世流傳的佳話。他的這種能進能退、不貪戀權勢的品質,爲後人所敬仰和學習。這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利益的誘惑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懂得取捨,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正如王導一樣,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退一步,並非是軟弱和逃避,而是一種智慧和境界的體現,爲的是在未來能夠更好地前行,爲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角巾私第-成語圖片

角巾私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