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衣縮食

成語拼音

jié yī suō shí

節衣縮食成語解釋

節、縮節省。省喫省穿。形容節約。

典故出處

《史記·貸殖列傳》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

成語典故

本來,有關本業的東西,是無論怎樣節衣縮食也應該購買的。★《魯迅書信集·致趙家璧》

成語造句

他爲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每天努力工作,甚至在生活中節衣縮食。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叫李明的書生。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 李明自幼聰慧好學,一心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改變家庭的命運。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每天都刻苦讀書,常常廢寢忘食。 然而,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供他讀書已經是十分艱難。爲了支持他的學業,父母每日辛勤勞作,省喫儉用。李明深知父母的不易,也開始了自己節衣縮食的生活。他很少添置新衣服,總是穿着那幾件洗得發白的舊衣。喫飯的時候,也儘量簡單,常常是一個饅頭就着鹹菜就是一頓飯。 有一次,村裏來了一個富家公子,看到李明如此寒酸的樣子,便嘲笑他說:“你這樣節衣縮食又有什麼用,能讀出個什麼名堂來。”李明聽了,並沒有生氣,只是微微一笑說:“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時光荏苒,李明終於迎來了科舉考試。他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憑藉着多年的積累和努力,發揮得十分出色。 考試結果公佈後,李明果然高中狀元。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讓父母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李明爲官後,依然保持着節衣縮食的習慣。他清正廉潔,一心爲民,把自己的俸祿都用來幫助那些貧困的百姓。他時常想起自己曾經艱苦的日子,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在他的治理下,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李明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從李明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節衣縮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目標的執着追求。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有像李明這樣懂得節儉、努力奮鬥的人,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正如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衣縮食這種美德,在任何時代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節衣縮食-成語圖片

節衣縮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