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而治

成語拼音

jié shéng ér zhì

結繩而治成語解釋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典故出處

《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成語典故

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

成語造句

在那個遠古時代,文字尚未產生,人們只能結繩而治,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記錄事情。

成語故事

在遠古時期,那時文字還未被髮明出來。在一個部落裏,人們過着簡單而樸素的生活。 部落的首領是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他爲了管理部落的事務,想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法——結繩而治。他用不同的繩子、不同的打結方式來記錄各種重要的事情和信息。比如,用一根粗繩打一個大結可能代表着一次重要的狩獵活動;用一根細繩打幾個小結可能表示收穫了一定數量的果實。 有一次,部落面臨着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洪水氾濫,淹沒了許多田地和房屋。首領迅速組織大家進行抗洪救災,他在一根特殊的繩子上仔細地打結,記錄下了受災的情況、參與救災的人員以及採取的應對措施。通過這種方式,即使在混亂的災害中,他也能有條不紊地指揮和管理。 隨着時間的推移,部落不斷髮展壯大,結繩而治的方法也越發完善。人們通過解讀繩子上的結,能夠清楚地瞭解部落的歷史、規定和重要事件。這種獨特的治理方式雖然簡單,卻非常有效,它讓部落能夠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保持秩序和穩定。 後來,其他部落聽聞了這種神奇的管理方法,紛紛前來學習借鑑。他們驚歎於結繩而治的巧妙,也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部落中。雖然文字最終被髮明出來並廣泛應用,但結繩而治這段歷史卻成爲了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見證。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即使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想出獨特的方法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結繩而治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提醒着我們要珍惜和傳承先輩們的智慧,不斷開拓創新,在新的時代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結繩而治-成語圖片

結繩而治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