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焚藪
成語拼音
- jié zé fén sǒu
竭澤焚藪成語解釋
- 竭排水;藪指草野。排乾池水捕魚,燒光草野捉獸。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
典故出處
-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可,而明年無獸。詐僞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了獲取眼前的一點利益,他們不惜竭澤焚藪,破壞了整個生態環境,這種短視的行爲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面臨着嚴重的資源危機。這個國家的君王爲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資源,採取了一系列極端的措施。
當時,這個國家的山林湖泊資源豐富,但是君王卻不懂得合理利用和保護。他只想着在短期內獲得最大的利益,於是下達了一道命令。他要求士兵和百姓們將所有的湖泊抽乾水,將裏面的魚蝦等水產捕撈殆盡,這便是所謂的“竭澤”。同時,他還讓人們將山林中的樹木砍伐一空,將其中的鳥獸等動物趕盡殺絕,這就是“焚藪”。
一開始,這種做法確實讓國家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和物資,君王非常得意,認爲自己找到了快速富強的方法。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由於湖泊乾涸,魚蝦等水產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再也無法繁殖,導致以後再也沒有了豐富的水產資源。山林被砍伐一空後,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變得貧瘠,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且,沒有了山林的庇護,各種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
百姓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們開始抱怨君王的短視行爲。一些有識之士也紛紛站出來,向君王進諫,指出這種竭澤焚藪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們引用歷史上的事例,說明只有合理利用資源,注重保護生態平衡,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然而,君王卻一意孤行,他認爲這些人是在危言聳聽,是在阻礙他獲取更多的財富。他不僅沒有聽取他們的建議,反而對進諫的人進行了懲罰。最終,這個國家因爲資源枯竭、生態惡化,陷入了困境。百姓們生活困苦,國家也逐漸走向衰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竭澤焚藪式的發展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有尊重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資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讓人類社會長久地繁榮下去。就如同《呂氏春秋·義賞》中所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僞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我們應銘記歷史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竭澤焚藪-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