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較量
成語拼音
- jīn jīn jiào liàng
斤斤較量成語解釋
- 指在瑣細的小事上過分計較。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至於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當,他老人家卻也不甚斤斤較量。”
成語典故
- 我做官是爲什麼呢?無非是爲兩個錢。倘或一定爲着百姓,同教士斤斤較量,我們這一任就怕不得期滿。★清·吳趼人《糊塗世界》第十回
成語造句
- 在生意場上,有些人總是爲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斤斤較量,最終失去了更大的合作機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相鄰的村子,分別叫做東村和西村。東村有個叫李三的農夫,西村有個叫王四的農夫。
這一年,兩個村子都遭遇了旱災,莊稼收成大減。李三和王四爲了能讓自己和家人熬過艱難的日子,都想盡辦法節省糧食。
有一天,東村的李三發現自己的一隻雞跑到了西村王四的院子裏。李三急忙前去索要,王四卻不樂意了,他覺得這隻雞在他院子裏,那就是他的了。兩人爲此爭執不休,互不相讓,從那隻雞值多少糧食開始,到之前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被翻出來斤斤較量。
周圍的村民們紛紛來勸解,但他們倆誰也聽不進去。李三覺得王四故意佔他便宜,王四則認爲李三太不講道理。他們的爭吵越來越激烈,甚至驚動了兩個村子的村長。
村長們瞭解情況後,紛紛搖頭嘆息。他們想起歷史上曾有過類似的因小事而引發大禍的事例,試圖勸說李三和王四不要因小失大。
然而,李三和王四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繼續爲了那隻雞和一些瑣事斤斤較量。最後,這場爭執演變成了兩個村子之間的矛盾,村民們也分成了兩派,互相敵對。
旱災還在繼續,而兩個村子卻因爲這樣的爭執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原本應該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他們,卻因爲這無休止的斤斤較量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緩解了旱災,兩個村子的情況開始慢慢好轉。李三和王四也在經歷了這些事情後,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意識到,爲了那點小事斤斤較量,實在是得不償失。
最終,李三和王四放下了成見,兩個村子也重歸於好。他們明白了在困難面前,應該團結協作,而不是爲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斤斤計較,否則只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多的麻煩。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不要在瑣事上過於執着和計較,要以大局爲重,才能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斤斤較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