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智負能

成語拼音

jīn zhì fù néng

矜智負能成語解釋

矜誇耀。誇耀智慧和才能。

典故出處

宋·陸九淵《與包顯道書》此理苟明,則矜智負能之人,皆將失其窟宅。”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總是在團隊中表現得格外突出,看似才華橫溢,實則是矜智負能,最終導致大家對他敬而遠之。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他名叫公孫述。 公孫述生活在西漢末年,那個時候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公孫述憑藉着自己的智謀和才能,在蜀地逐漸嶄露頭角。他佔據一方,擁兵自重,妄圖成就一番霸業。 起初,公孫述確實展現出了一定的治理才能,他在蜀地推行了一些有利於百姓的政策,使得當地局勢相對穩定。然而,隨着勢力的擴張和野心的膨脹,公孫述開始變得矜智負能。他自認爲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無人能及,對身邊人的意見和建議不屑一顧。 當時,有不少有識之士前來投奔他,希望能共同成就大業。其中一些人看出了公孫述的問題,便好心地向他進言,提醒他不可過於自負。但公孫述卻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認爲這些人是在嫉妒他的才能。 他獨斷專行,不懂得廣納賢才、羣策羣力的重要性。在戰略決策上,也常常因爲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而出現失誤。與此同時,其他勢力正在迅速崛起,他們更加懂得團結和協作的力量。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孫述的劣勢逐漸顯現出來。他的矜智負能讓他失去了很多機會,也導致內部人心惶惶。最終,在與其他勢力的競爭中,公孫述一敗塗地,他所建立的政權也土崩瓦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像公孫述這樣因爲矜智負能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在古代,不少帝王將相因爲自負其才,聽不進他人之言,最終走向衰敗。例如西楚霸王項羽,他雖然勇猛無比,但卻過於自信,不能虛心聽取范增等人的建議,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 而那些能夠成就大業的人,往往是懂得謙遜、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的。如漢高祖劉邦,他雖然出身卑微,但卻能廣納賢才,虛心求教,最終戰勝了強大的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從公孫述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領悟到矜智負能的危害。一個人無論多麼有才華和能力,如果不能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能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那麼他最終也只能是曇花一現,難以取得真正的成功。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不斷學習和進步,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矜智負能-成語圖片

矜智負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