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遠攻
成語拼音
- jìn jiāo yuǎn gōng
近交遠攻成語解釋
- 指與鄰近者交好,而對較遠者施用武力。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有些國家的策略變幻莫測,時而採取近交遠攻的手段,試圖謀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多變,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名爲鄭國的諸侯國,其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謀略的君主。當時,鄭國的周邊有許多國家,與鄭國相鄰的衛國一直對鄭國虎視眈眈。鄭莊公敏銳地察覺到衛國的威脅,他深知不能同時與所有鄰國爲敵,必須採取一種策略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鄭莊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用一種獨特的外交策略——近交遠攻。他主動與距離較遠的齊國和魯國交好,通過頻繁的使者往來、聯姻等方式,加強與這兩國的關係。而對於近在咫尺的衛國,鄭莊公則採取了謹慎而又靈活的應對措施。
當衛國試圖聯合其他國家對鄭國發動攻擊時,鄭莊公一方面積極備戰,另一方面利用與齊國和魯國的友好關係,尋求他們的支持和援助。齊國和魯國念在與鄭國的友好情誼上,在關鍵時刻給予了鄭國有力的幫助。
同時,鄭莊公也巧妙地利用衛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挑撥離間,使得衛國的聯盟計劃屢屢受挫。在一次衛國組織的聯軍進攻中,鄭莊公憑藉着齊國和魯國的支持,以及自身軍隊的英勇奮戰,成功地擊退了敵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鄭國在鄭莊公的領導下,通過近交遠攻的策略,不僅有效地抵禦了周邊國家的威脅,還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周邊的一些小國看到鄭國的強大和策略的成功,也紛紛向鄭國靠攏,尋求保護和合作。
鄭莊公的近交遠攻策略成爲了後世許多政治家和軍事家借鑑的典範。這一策略體現了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如何根據不同國家的距離、實力和關係,靈活地制定外交政策,以達到維護自身利益和國家安全的目的。正如《孫子兵法》中所強調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鄭莊公正是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在春秋亂世中脫穎而出,爲鄭國的繁榮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歷史的長河中,近交遠攻的策略不斷被演繹和發展。它提醒着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國家關係乃至國際事務時,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善於運用智慧和謀略,通過合理的佈局和行動,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利益。而鄭國在鄭莊公時期的這段歷史,也成爲了中華民族智慧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永遠值得後人去研究和借鑑。
近交遠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