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旅退旅

成語拼音

jìn lǚ tuì lǚ

進旅退旅成語解釋

旅共,同。與衆人一起進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沒有什麼主張。

典故出處

《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次複雜的項目合作中,成員們的行動缺乏明確的規劃,時而激進,時而退縮,簡直就是進旅退旅,導致整個工作進展得十分不順利。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決策。這個國家的君主在考慮是否要發動一場戰爭,朝堂上的大臣們爲此爭論不休。 其中一位大臣名叫張啓,他極力反對發動戰爭。他向君主進言道:“陛下,戰爭絕非上策。我們應該考慮到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和後果,不能輕易進兵。如今百姓們安居樂業,我們貿然發動戰爭,會打破這種平靜,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另一位大臣劉輝則持不同意見,他主張積極進攻,認爲這是拓展國家領土和勢力的好機會。他說:“陛下,機不可失,我們應該果斷進兵,奪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 君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抉擇。就在這時,一位睿智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名叫李賢。李賢對君主說:“陛下,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後果。戰爭就如同走在懸崖邊上,進則危險重重,退亦需謹慎行事。我們應該像‘進旅退旅’一般,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決策,不能盲目冒進,也不能一味退縮。” 君主聽了李賢的話,陷入了沉思。他開始重新審視這場戰爭的利弊,並且派人去調查敵方的情況以及國內的民意。經過一番深入的瞭解和思考,君主最終決定放棄發動戰爭,選擇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他對大臣們說:“李賢愛卿說得對,我們不能只知進不知退。戰爭帶來的破壞太大,我們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讓百姓受苦。我們要以和爲貴,通過外交和談判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 就這樣,這個國家避免了一場可能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百姓們繼續過着平靜而幸福的生活。而“進旅退旅”這個成語也被人們用來提醒人們在面對重要決策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抉擇,不能盲目行動,也不能輕易放棄。這個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成爲了後世人們的寶貴經驗和教訓。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君主因爲好大喜功,不顧國家的實際情況,貿然發動戰爭,結果導致國家衰落,百姓受苦。而那些懂得“進旅退旅”智慧的統治者,則能夠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保持國家的繁榮和穩定。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這種智慧,在面對各種選擇時,不衝動,不盲目,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進旅退旅-成語圖片

進旅退旅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