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憒覺聾
成語拼音
- jǐng kuì jué lóng
警憒覺聾成語解釋
-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典故出處
-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釐定,以爲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志已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他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論,猶如警憒覺聾,讓衆人頓時清醒過來,開始重新審視問題。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時期。那時,國家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裏,政治逐漸變得腐敗,官員們沉迷於享樂與私利,對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社會秩序開始混亂,民生凋敝,怨聲載道。而朝堂之上的統治者和大臣們卻依然我行我素,猶如聾子瞎子一般,對國家的困境毫無察覺。
有一位忠誠而有遠見的臣子名叫李明。他看到國家的現狀,心急如焚,多次上書進諫,試圖喚醒那些沉醉在權力與慾望中的人們。然而,他的聲音卻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引起絲毫的重視。
李明深知,若再不採取行動,國家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於是,他決定在朝堂上公開直言,以最激烈的方式來警醒衆人。那一天,朝堂上氣氛凝重,李明慷慨激昂地陳述着國家面臨的種種危機和隱患,他引經據典,列舉了歷史上那些因爲統治者昏聵而導致國家覆滅的例子,希望能讓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員們幡然醒悟。
“如今我們的國家就如同那即將傾倒的大廈,若還不警醒,後果將不堪設想!”李明聲嘶力竭地喊道。他的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打着每個人的心靈。
起初,朝堂上一片寂靜,隨後,一些有良知的官員們開始附和李明的觀點,他們也紛紛站出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現狀的擔憂和改變的決心。統治者和那些原本昏聵的大臣們終於開始有所觸動,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經過這一番激烈的爭論和反思,國家逐漸有了轉變的跡象。官員們開始整頓吏治,關注民生,努力解決各種問題。李明的努力和堅持終於起到了作用,就如同那“警憒覺聾”的力量,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讓國家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有像李明這樣敢於直言、不畏權貴的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來喚醒那些迷失的靈魂。只有當人們能夠真正地警醒,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國家和社會陷入危機。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應當從中汲取經驗,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眼前的虛假繁榮所迷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警憒覺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