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言庸違
成語拼音
- jìng yán yōng wéi
靖言庸違成語解釋
- 指言語巧飾而行動乖違。
典故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王尊傳》傷害陰陽,爲國家憂,無承用詔書之意,靖言庸違,象龔滔天。”
成語典故
- 此乃欺罔天聽,靖言庸違,當伏共兜之誅,以清唐虞之治。★宋·司馬光《辭知制誥第四狀》
成語造句
- 他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所做所爲卻與所言背道而馳,簡直就是靖言庸違。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靖國。靖國的國王有一位大臣名叫庸違。
這位大臣庸違,表面上總是對國王恭敬有加,說的話也常常聽起來頭頭是道,讓國王頗爲信任。然而,他實際上卻是一個言行不一的人。
有一次,國王決定要興修水利,以改善國內的農業灌溉。庸違立刻站出來,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會全力支持這項舉措,並且信誓旦旦地說自己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去督辦此事。國王聽了很高興,便將這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
可是,當庸違真正去執行時,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喫喝玩樂上,對水利工程敷衍了事。工程進度緩慢,質量也很差,百姓們怨聲載道。
一些正直的官員看不下去了,紛紛向國王進諫,揭露庸違的所作所爲。國王開始還不太相信,覺得庸違不至於如此不堪。但隨着越來越多的證據擺在面前,國王終於意識到自己被庸違的表象所迷惑了。
國王十分憤怒,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因爲輕信奸臣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事例,深知自己不能再被庸違這樣的人所矇蔽。於是,國王果斷地罷免了庸違的官職,並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罰。
這件事情讓國王深刻地認識到,看人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語,而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品行。那些只會說好聽話卻不辦實事的人,最終會露出他們的真面目。
從那以後,靖國的國王在選拔任用官員時更加謹慎,注重考察他們的實際能力和品德,再也不會輕易被那些像庸違一樣“靖言庸違”的人所欺騙。而這個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後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虛假的言語所迷惑,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爲人和能力。
靖言庸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