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文牽義

成語拼音

jū wén qiān yì

拘文牽義成語解釋

拘泥於字義、文義。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一些複雜的學術討論中,有些人常常過於注重細節,只知咬文嚼字,甚至拘文牽義,從而忽略了整體的主旨和核心觀點。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盛文國。這個國家的人們十分注重禮儀和規矩,對於各種條文規定更是奉爲圭臬。 在盛文國中有一位官員名叫李固,他是一個極其嚴謹且刻板的人,對於每一條法規都嚴格遵守,甚至到了有些迂腐的地步。 有一次,盛文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邊界糾紛。鄰國提出了一些較爲合理的解決方案,然而,李固卻因爲其中一些細節與本國的某些條文不完全相符,便堅決不同意。他堅持要按照那些既定的條文來處理,完全不顧實際情況和雙方的利益平衡。 他的下屬們紛紛勸他要靈活變通,不能如此拘文牽義。但李固卻認爲這是對國家法規的不尊重,堅決不肯讓步。結果,因爲他的固執,導致兩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 盛文國的國王得知此事後,十分憂慮。他召見李固,對他說:“李固啊,我們固然要尊重法規,但也不能一味地拘文牽義,而忽略了實際情況。法規是爲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而制定的,但如果在某些時候它成爲了阻礙,我們就應該懂得適時調整。” 李固聽後,雖然心中有所觸動,但長久以來的觀念讓他仍然難以改變。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繼續在各種事務中過分拘泥於條文規定。 隨着時間的推移,盛文國因爲李固這種拘文牽義的行事風格,錯失了許多發展的機遇,國家也逐漸陷入了困境。百姓們生活受到影響,怨聲載道。 最終,李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明白了不能只盯着條文而不顧實際情況。然而,此時的盛文國已經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拘文牽義有時會成爲我們前進的阻礙。我們應該在尊重規則的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不能被條文所束縛,否則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正如歷史上許多朝代的變革,正是因爲一些人過於拘泥舊制,而另一些人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懂得變通,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們要從這些事例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既遵循規則,又能與時俱進,實現更好的發展。

拘文牽義-成語圖片

拘文牽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