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旗息鼓

成語拼音

juǎn qí xī gǔ

卷旗息鼓成語解釋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典故出處

清·孫鬱《繡幃燈·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暫寬一時。”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場競爭在對手展現出強大實力後,他知道自己毫無勝算,最終卷旗息鼓。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外敵的侵擾。國王爲了保衛國家,決定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他召集了國內最精銳的士兵,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任命了一位經驗豐富且勇猛無畏的將軍來統領。這位將軍深知此次戰爭的重要性,他帶領着士兵們日夜操練,積極備戰。 終於,戰爭的號角吹響,軍隊開赴戰場。一開始,他們憑藉着高昂的士氣和出色的戰術,連連取得勝利,打得敵人節節敗退。然而,隨着戰爭的持續推進,軍隊也開始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士兵們疲憊不堪,糧草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此時,敵人察覺到了他們的困境,趁機發起了猛烈的反擊。將軍見形勢不妙,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暫時停止進攻,讓士兵們休整。他下令收起軍旗,停止擊鼓,軍隊進入了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 在這段時間裏,將軍積極調整戰略,解決糧草問題,並鼓舞士兵們的士氣。同時,他也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準備再次出擊。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和準備,軍隊重新煥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將軍看準時機,再次揮動軍旗,敲響戰鼓,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這一次,他們勢如破竹,一舉扭轉了戰局,最終成功地擊退了外敵,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這場戰爭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有時候適當的卷旗息鼓並不是退縮和失敗,而是爲了更好地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從而能夠在關鍵時刻取得更大的勝利。就如同歷史上許多以退爲進的事例一樣,看似暫時的停頓,實則是爲了未來更有力的爆發。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講:“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在戰爭或其他艱難的情境中,懂得審時度勢,靈活應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卷旗息鼓的智慧,也在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卷旗息鼓-成語圖片

卷旗息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