譎而不正
成語拼音
- jué ér bù zhèng
譎而不正成語解釋
- 譎欺詐。詭詐而不正派。
典故出處
- 《論語·憲問》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人處世的方式讓人難以捉摸,總是採用一些看似巧妙實則譎而不正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有一位權臣名叫彌子瑕。
彌子瑕爲人聰慧狡黠,卻常常將他的聰明用在不正當的地方。他善於阿諛奉承衛國國君,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獲得了國君的寵信。
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邊界爭端,雙方僵持不下。彌子瑕看出了國君對於這場爭端的焦慮,便心生一計。他在國君面前誇大鄰國的實力和威脅,同時又提出了一些看似巧妙實則詭譎的策略,讓國君陷入了糾結和困惑之中。他利用國君對他的信任,左右着國君的決策,使得衛國在這場爭端中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君逐漸察覺到了彌子瑕的譎而不正。他開始反思自己對彌子瑕的過度信任,意識到自己被彌子瑕的花言巧語所矇蔽。
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國君當着衆多大臣的面,指出了彌子瑕以往那些不正當的行爲和譎詐的計謀。大臣們紛紛附和,對彌子瑕的行爲表示譴責。
最終,國君決定不再重用彌子瑕,將他從權力的中心邊緣化。衛國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治國策略,避免再被像彌子瑕這樣譎而不正的人所誤導。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譎而不正雖然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必然會遭到唾棄。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們應當秉持正直和誠信,遠離譎而不正的行爲,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歷史上,許多朝代的興衰也都與是否能任用正直之士、遠離譎而不正之人有着密切的關係。只有以正道治國,才能贏得民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譎而不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