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阪鹽車

成語拼音

jùn bǎn yún chē

峻阪鹽車成語解釋

比喻能人老邁,難負重任。

典故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

成語典故

風雷歲月催人老,峻阪鹽車亦自憐。★茅盾《題高莽爲我所畫像》詩

成語造句

他雖才華橫溢,卻一直未能得到賞識,彷彿在人生路上遭遇了峻阪鹽車般的困境。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伯樂的人,他以善於相馬而聞名於世。 一天,伯樂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着鹽車艱難地前行,正喫力地攀爬着陡峭的山坡。這匹馬瘦骨嶙峋,皮毛粗糙,氣喘吁吁,每走一步都顯得極爲喫力。伯樂走近仔細觀察,他發現這匹馬雖然此時落魄不堪,但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與衆不同的神采,它的骨骼輪廓也顯示出它並非普通的馬。 伯樂心疼地撫摸着這匹馬,感慨地說:“這匹馬本應馳騁在廣闊的草原上,成爲一匹千里馬,卻在這裏受此折磨,真是太可惜了。”他深知這匹馬有着非凡的潛力,只是沒有遇到能夠賞識它的人。 伯樂決定幫助這匹馬擺脫困境,他找到了鹽車的主人,用高價買下了這匹馬。經過伯樂的精心照料和調養,這匹馬逐漸恢復了元氣,它的身姿越發矯健,精神越發抖擻。 後來,伯樂將這匹馬推薦給了一位善於騎馬的將軍。將軍一試,果然發現這匹馬速度驚人,耐力持久,在戰場上能夠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這匹馬也終於實現了它的價值,成爲了一匹備受讚譽的良駒。 峻阪鹽車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它常用來比喻人才使用不當,埋沒人才。就如同這匹千里馬,若不是伯樂的慧眼識珠,它可能就會在那陡峭的山坡上,在拉鹽車的辛苦勞作中,度過平凡而又艱辛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才因爲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和賞識他們的人,而被埋沒,未能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才能。 比如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他們才華橫溢,卻因爲種種原因未能得到重用,只能空懷壯志,借詩酒抒發自己的感慨。而有些時候,一個善於發現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領導者,就如同伯樂一樣,能夠讓那些原本被忽視的人才嶄露頭角,爲國家和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教訓,在生活中努力去發現身邊的人才,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爲環境的限制或者他人的忽視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要堅信自己的價值,等待屬於自己的伯樂出現。

峻阪鹽車-成語圖片

峻阪鹽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