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鑼喝道
成語拼音
- kāi luó hè dào
開鑼喝道成語解釋
- 古代官吏出行時,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迴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張揚。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何如我們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縣的,每逢出門,定要開鑼喝道,叫人家認得他是官。”
成語典故
- 一到掛上隱士的招牌,則即使他並不‘飛去飛來’,也一定難免有些表白、張揚;或是他的幫閒們的開鑼喝道。★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
成語造句
- 在這熱鬧的集市上,隊伍前行,敲鑼打鼓,彷彿是在開鑼喝道,引得衆人紛紛側目。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富家子弟。張華平日裏仗着家中的財富和權勢,橫行霸道,不可一世。
這一天,張華打算出門遊玩。他帶着一羣家丁,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一路上喧囂不已。家丁們在前面爲他開路,大聲吆喝着,驅趕着路上的行人,彷彿他們就是這城鎮的主宰。這架勢,真可謂是囂張跋扈。
張華所到之處,百姓們都敢怒不敢言。大家都對他的行爲深感厭惡,但又畏懼他的權勢,只能忍氣吞聲。
此時,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路過此地。他看到張華和他家丁們的所作所爲,心中燃起了一股正義感。李明挺身而出,大聲指責張華的行爲:“你這般行徑,與強盜有何區別?仗着家中勢力便如此欺壓百姓,實在可惡!”張華聽到李明竟敢當衆指責他,頓時怒不可遏。
“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敢多管閒事!”張華惡狠狠地說道。他命令家丁們將李明抓住,想要好好教訓他一番。
然而,李明毫不畏懼,他據理力爭:“我雖只是一介書生,但也知道是非善惡。你這般胡作非爲,遲早會遭報應!”百姓們見李明如此勇敢,也紛紛圍攏過來,爲他聲援。
張華見此情形,知道今天不能得逞,便帶着家丁們灰溜溜地走了。但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找機會報復李明。
此事過後,李明的名聲漸漸傳開,大家都對他的勇敢和正義敬佩不已。而張華的行爲也引起了當地官員的注意,經過一番調查,官員們決定對張華進行懲處,以正風氣。
就這樣,張華因爲自己的囂張跋扈而付出了代價,而李明則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可像張華那樣開鑼喝道、橫行霸道,而應該秉持正義和善良,否則最終必將自食惡果。我們應該以李明爲榜樣,在面對不公和邪惡時,勇敢地站出來,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開鑼喝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