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後無憑

成語拼音

kǒng hòu wú píng

恐後無憑成語解釋

怕以後沒有個憑證。舊時契約文書的套語,常與立次存照”連用。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委是自行情願,即非相逼。恐後無憑,立此文約爲照。”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應當立下字據,以防日後糾紛,畢竟恐後無憑。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這個國家的百姓們安居樂業,商業也十分發達。 在這個國度的一個小鎮上,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李明,一個叫王強。他們平日裏都經營着自己的生意,李明爲人誠懇老實,做生意童叟無欺;而王強則有些狡猾,總想着佔些小便宜。 有一次,李明和王強一同看中了一批珍貴的貨物。他們都知道這批貨物如果能順利運到其他地方去售賣,肯定能大賺一筆。於是,兩人商量着一起合作買下這批貨物。李明提出要簽訂一份詳細的協議,以免日後出現糾紛。王強雖然心裏不太樂意,但也不好直說,便勉強答應了。 在簽訂協議的時候,王強偷偷在一些細節上做了手腳,他覺得這樣以後萬一有什麼變故,自己能更佔便宜。協議簽訂完後,他們便開始籌備運輸貨物的事宜。 然而,在運輸過程中,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襲擊了他們的隊伍,貨物受到了很大的損失。李明和王強都十分痛心,但是當他們回過頭來看協議的時候,王強卻突然翻臉不認人。 他憑藉着自己之前在協議上做的手腳,試圖把大部分責任都推給李明。李明氣憤不已,他指責王強不講信用。王強卻厚顏無恥地說:“口說無憑,這協議上白紙黑字寫着呢!”李明這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擔心是多麼正確,只恨自己沒有更加仔細地檢查協議。 兩人爲此鬧到了官府,官府的官員仔細查看了協議,又經過一番調查,終於查明瞭真相。官員嚴厲地斥責了王強的這種欺詐行爲,並根據事實做出了公正的判決。 這件事情讓李明深刻地認識到了“恐後無憑”的重要性。從此之後,他在做生意的每一個環節都更加謹慎小心,絕不留下任何隱患。而王強因爲自己的欺詐行爲名聲掃地,生意也一落千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無論是與人交往還是進行各種事務,都要有契約精神,要做到言出必行,遵守承諾。否則,就如同王強一樣,最終會自食惡果。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在做任何重要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周全,以免恐後無憑,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正如古人云:“人無信不立。”只有堅守誠信,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恐後無憑-成語圖片

恐後無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