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盤捫燭
成語拼音
- kòu pán mén zhú
扣盤捫燭成語解釋
- 扣敲;捫摸。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典故出處
- 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爲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爲日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有個人面對複雜的問題,不進行深入調查和思考,就匆忙下結論,這種做法無異於扣盤捫燭,是很難得出正確認知的。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從來沒有見過太陽,卻對太陽充滿了好奇和渴望去了解。
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別人談論太陽,說太陽就像一個巨大的圓盤,光芒萬丈。他便在心中開始想象太陽的模樣。
爲了更真切地感受太陽,他找來了一個盤子和一支蠟燭。他點燃蠟燭,然後閉上眼睛,用手撫摸着盤子的邊緣,心裏想着這就是太陽的形狀吧。接着,他又把手伸到蠟燭的火焰旁,感受着那股灼熱,便以爲這就是太陽的溫度。
他非常高興,以爲自己已經瞭解了太陽。於是,他逢人就說自己知道太陽是什麼樣子的,還得意洋洋地描述着他通過扣盤捫燭所“瞭解”到的太陽。
然而,有一位智者聽到了他的話,不禁搖頭嘆息。智者對他說:“你這樣通過扣盤捫燭的方式去理解太陽,是完全錯誤的呀。太陽的真實模樣和本質,豈是一個盤子和一支蠟燭可以比擬的。你只憑藉着這簡單的物品去揣測,永遠也無法真正知曉太陽的偉大和神奇。”
這個人聽了智者的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和無知,僅僅依靠着這樣片面的方式就妄圖去理解一個如此複雜而又宏偉的事物。
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人只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和簡單的類比,而沒有去真正地觀察和學習,自然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認識事物時,不能僅僅依靠扣盤捫燭式的簡單類比和主觀臆測,而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全面的視角去觀察、去學習、去探究,否則就會像故事中的這個人一樣,對事物的理解產生極大的偏差,無法真正領略到事物的本質和真諦。我們應該不斷追求真理,避免陷入這種片面和狹隘的認知誤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前行,不斷進步,對世界有更準確和深刻的認識。
扣盤捫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