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而不往非禮也
成語拼音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
來而不往非禮也成語解釋
- 表示對別人施加於自己的行動將作出反應。
典故出處
- 《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朋友之間相互幫助是應該的,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次你幫了我,下次我也定會全力相助。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鄭國和宋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宋國的國君宋殤公則相對平庸一些。
有一次,鄭國和宋國因爲邊界的一些問題產生了矛盾。鄭國覺得宋國侵犯了他們的領土,而宋國則認爲鄭國無理取鬧。鄭莊公決定給宋國一個教訓,於是派遣大軍進攻宋國。
宋國得知鄭國來襲,趕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大臣說:“鄭國來勢洶洶,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做出迴應。”宋殤公點頭表示同意,於是也組織了軍隊進行抵抗。
鄭國的軍隊在戰場上表現得非常勇猛,連連取勝。宋國的軍隊則漸漸處於下風,局勢對他們非常不利。然而,宋殤公並沒有放棄,他繼續鼓舞士氣,希望能夠扭轉戰局。
在這個關鍵時刻,鄭莊公卻突然收到了國內的急報,說有其他國家對鄭國發動了偷襲。鄭莊公不得不考慮撤軍回援,以免國內遭受更大的損失。於是,他下令停止進攻宋國,帶領軍隊返回鄭國。
宋國在得知鄭國撤軍後,大臣們又開始議論紛紛。有的大臣主張趁機追擊鄭國軍隊,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而有的大臣則認爲這樣做不太妥當,畢竟鄭國的實力不容小覷。
最終,宋殤公做出了一個決定。他派遣使者帶着禮物前往鄭國,向鄭莊公表達了宋國的友好之意。鄭莊公見宋國主動示好,也明白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的道理。他回贈了宋國一些禮物,並表示願意與宋國和平相處。
從那以後,鄭國和宋國之間的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雖然他們之間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小摩擦,但再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當別人對我們表示友好或做出行動時,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迴應,否則就不符合禮儀和道德規範。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正如古人所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種相互迴應的原則,無論是在國家之間還是個人之間,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來而不往非禮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