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迎去送
成語拼音
- lái yíng qù sòng
來迎去送成語解釋
- 來者迎之,去者送之。
典故出處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銷魂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爲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朋友之間的相處,不應過分在乎形式上的來迎去送,而應注重真心的交流與陪伴。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小鎮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名叫李伯。
李伯爲人熱情好客,他特別注重與人之間的交往禮節。無論是什麼人來到小鎮,他總是第一個前去迎接,給予最真摯的歡迎和幫助。
有一次,一位落魄的書生路過小鎮,他窮困潦倒,疲憊不堪。李伯得知後,立刻前去迎接他,把他帶到家中,爲他準備了豐盛的飯菜,讓他得以飽餐一頓,還安排了舒適的住處讓他休息。在書生離開小鎮時,李伯又親自送他,還給予他一些盤纏,鼓勵他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又有一回,一個外地的商人帶着大批貨物來到小鎮。李伯同樣熱情地前去迎接,幫助商人協調各種事務,讓他的生意能夠順利開展。當商人完成交易準備離開時,李伯也是周到地送別,讓商人感受到了小鎮的溫暖和友好。
就這樣,李伯年復一年地堅持着來迎去送,他的行爲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讚譽。大家都說李伯就像那溫暖的陽光,照耀着每一個來到小鎮的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小鎮因爲李伯的這種熱情和友好而名聲遠揚,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到這裏。李伯的行爲也影響了小鎮上的其他人,大家紛紛效仿他,對每一個外來的人都展現出熱情和善意。
正如《禮記·曲禮上》中所記載的:“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李伯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禮尚往來,他的來迎去送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品德高尚,也爲小鎮營造了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
李伯的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而“來迎去送”這個詞也漸漸被用來形容對人的熱情接待和禮貌送別。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品德和行爲始終閃耀着光芒,提醒着人們要以友善和熱情對待他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依然能從李伯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將這種來迎去送的精神傳承下去,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社會更加和諧。
來迎去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