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權納賄
成語拼音
- lǎn quán nà huì
攬權納賄成語解釋
- 攬把持。納接納。把持權勢,並接受賄賂。
典故出處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到了湖北,方纔曉得李統領因爲京裏有人蔘他攬權納賄等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某些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反而以權謀私,做出攬權納賄的醜事,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朝代,有一位官員名叫張華。張華原本也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初入仕途時,他一心想着爲百姓做事,爲國家效力。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權力的增長,張華漸漸迷失了自我。在官場的複雜環境和各種誘惑下,他的心態開始發生變化。他看到周圍一些官員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財富和利益,心中的貪慾也被慢慢點燃。
張華開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與一些不法商人勾結。他在處理政務時,故意偏袒那些給他好處的人,對公正和原則視而不見。他不斷地攬權,將許多原本不屬於他的職責和權力攬到自己手中,以此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同時,他還大肆納賄,接受各種賄賂,從金銀財寶到奇珍異玩,來者不拒。他的府邸中堆滿了受賄得來的財物,他的生活也變得極其奢華。
百姓們對張華的所作所爲深感不滿和憤怒,他們的生活因爲張華的貪婪和濫用權力而受到嚴重影響。一些正直的官員也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朝廷,揭露張華的罪行。
朝廷終於開始調查張華,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張華的罪行無所遁形。他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歷史上,像張華這樣因攬權納賄而身敗名裂的官員不在少數。例如,在某些朝代的末期,一些官員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瘋狂地攬權納賄,導致政治腐敗,社會動盪。這些例子都警示着後人,權力應該用來爲人民服務,而不是滿足個人的私慾。攬權納賄最終只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災難,只有堅守正義和廉潔,才能贏得人民的尊重和歷史的認可。
攬權納賄-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