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心狗行
成語拼音
- láng xīn gǒu xíng
狼心狗行成語解釋
- 心腸似狼,行爲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昔日以汝爲忠義,推爲盟主;今之所爲,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於世間!”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的所作所爲,盡是些損人利己之事,真可謂是狼心狗行。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一個名叫張惡的人。他生活在一個戰亂頻繁的地方,人心惶惶,秩序混亂。
張惡從小就不學無術,整日與一些地痞流氓混在一起。他生性貪婪,爲了獲取錢財不擇手段。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惡行越發肆無忌憚。
有一次,附近的一個村莊遭遇了旱災,村民們生活艱難,顆粒無收。張惡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帶領着他的那幫狐朋狗友,假裝去幫助村民,實則是想趁機搜刮村民們僅存的一點財物。他們在村莊裏橫行霸道,搶奪村民的糧食和錢財,完全不顧村民們的死活。村民們對他們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氣吞聲。
不僅如此,張惡還經常欺壓弱小,看到那些老實本分的人,他就會故意找茬,對他們進行毆打和侮辱。他的行爲引起了周圍人的極大憤慨,但由於他勢力強大,大家都無可奈何。
有一天,一位路過的俠義之士聽到了張惡的種種惡行,決定挺身而出,懲治這個惡徒。俠義之士找到了張惡,當面指責他的狼心狗行,告訴他天理昭彰,他的所作所爲遲早會受到懲罰。然而,張惡卻不以爲然,還嘲笑俠義之士多管閒事。
俠義之士見狀,不再廢話,直接與張惡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張惡雖然兇狠,但終究不是俠義之士的對手,最終被俠義之士制服。俠義之士將張惡的惡行公之於衆,人們紛紛拍手稱快。從此,那個地方少了一個爲非作歹的惡徒,人們的生活也漸漸恢復了平靜。
張惡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提醒着人們要保持善良的本心,不要像他那樣狼心狗行,爲了自己的私慾而傷害他人。而那位俠義之士的義舉也被人們傳頌,激勵着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來,對抗邪惡,維護正義。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斷地上演,善惡的較量從未停止,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成爲社會的主流。
狼心狗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