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瓦結繩
成語拼音
- lěi wǎ jié shéng
累瓦結繩成語解釋
- 比喻沒有用的言詞。
典故出處
- 《莊子·駢拇》駢於辯者,累瓦結繩,竄句遊心於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詞非乎?而楊墨是已。”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文字尚未發明的時代,人們只能通過累瓦結繩的方式來記事。
成語故事
- 在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他們交流和記錄事情的方式非常簡單而原始。
在一個部落中,有一位聰明的年輕人叫阿木。阿木善於思考,總是試圖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幫助部落的人們。當時,人們主要通過在繩子上打結來記錄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狩獵的收穫、部落的人口等。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單純的結繩記事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
阿木觀察到人們爲了區分不同的事情,會在繩子上打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結,可時間一長,還是容易混淆和遺忘。於是,他開始嘗試一種新的方法。他找來了一些瓦片,將不同的事情用不同數量的瓦片排列來表示。比如,一次成功的狩獵就用五塊瓦片排列起來,一次部落的聚會就用三塊瓦片等等。
起初,部落裏的其他人並不理解阿木的做法,覺得這太麻煩了。但阿木沒有放棄,他耐心地向大家解釋這種方法的好處。慢慢地,人們開始發現阿木的“累瓦記事”比結繩記事更加清晰和準確。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累瓦結繩的方法在部落中廣泛傳播開來,大大提高了人們記錄和傳承知識的能力。阿木的創新爲部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累瓦結繩這種原始的記事方法後來被更先進的文字所取代,但它見證了人類智慧的發展歷程。它提醒着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條件下,人類也會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不斷探索和進步。正如累瓦結繩,看似簡單樸素,卻蘊含着人類追求知識和進步的不懈努力。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讓我們對祖先們的智慧和勇氣充滿敬意。
累瓦結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