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塗炭

成語拼音

lí shù tú tàn

黎庶塗炭成語解釋

形容人們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

典故出處

《晉書·劉元海載記》黎庶塗炭,靡所控告。”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連年的戰亂中,百姓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真可謂是黎庶塗炭。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當時有個國家,由於君主的昏庸無道和官員的貪污腐敗,國家陷入了混亂之中。苛捐雜稅沉重地壓在百姓身上,百姓們辛勤勞作卻難以維持基本的生計。再加上頻繁的戰亂,讓農田荒蕪,家園被毀,人們流離失所,四處逃亡。 在這個國家的邊境地區,有一個小村莊。村子裏的人們原本過着平靜而簡單的生活,但這一切都被突如其來的戰火打破了。敵軍入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村民們奮起反抗,但無奈力量懸殊,很多人都在戰鬥中犧牲了。剩下的村民們不得不背井離鄉,踏上了艱難的逃亡之路。 他們一路歷經磨難,風餐露宿,很多人因爲飢餓、疾病而倒下。孩子們哭着喊餓,老人們步履蹣跚,整個隊伍充滿了悲傷和絕望。在逃亡的過程中,他們看到了無數和他們一樣悲慘的人們,整個國家都彷彿陷入了絕境。 有一位年輕的書生,他目睹了這一切慘狀,心中悲憤交加。他決定挺身而出,爲百姓們尋求一條出路。他四處奔走,呼籲人們團結起來,反抗暴政。他的聲音在這片苦難的土地上回蕩,漸漸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共鳴。 然而,反動勢力豈能輕易讓他得逞。他們對書生進行了殘酷的迫害,企圖讓他閉嘴。但書生毫不畏懼,依然堅定地爲百姓發聲。他的行爲感染了更多的人,大家紛紛加入到他的行列中來,共同對抗黑暗的統治。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鬥爭,百姓們終於迎來了曙光。新的統治者上臺,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的政策,國家逐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百姓們終於可以安居樂業,不再遭受塗炭之苦。 這段歷史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當百姓處於黎庶塗炭的困境時,必須要有勇敢的人站出來,爲他們爭取權益,帶領他們走出苦難。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人民才能幸福安康。而那些曾經遭受的苦難,也成爲了人們永遠銘記的教訓,提醒着後人要珍惜和平,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黎庶塗炭-成語圖片

黎庶塗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