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勝於無
成語拼音
- liáo shèng yú wú
聊勝於無成語解釋
- 聊略微。比沒有要好一點。
典故出處
- 晉·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成語典故
- 王二瞎子一聽仍是衙門裏的人,就是聲光比賬房差些,尚屬慰情聊勝於無。★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
成語造句
- 在沙漠中行走,水已經所剩無幾,但每一滴水都顯得珍貴,哪怕只是那麼一小口,也聊勝於無。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生活着一位勤勞善良的農夫叫李明。
李明家境貧寒,僅靠着自己那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一年到頭,他辛勤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收穫卻總是不盡人意。有一年,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收成極差,幾乎可以說是顆粒無收。李明看着那荒蕪的田地,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
爲了生存,李明不得不去尋找其他的辦法。他開始去山上挖野菜,去河裏捕魚,雖然每次得到的食物並不多,但也勉強能讓一家人不至於餓肚子。他的妻子常常唉聲嘆氣,覺得這樣的日子實在太艱難了。李明安慰妻子說:“雖然這些野菜和小魚不多,但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好啊,聊勝於無嘛。”
就這樣,李明一家靠着這些微薄的收穫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後來,天氣逐漸好轉,李明又開始重新耕種自己的田地。他更加努力地勞作,精心呵護着每一株莊稼,期望着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辛勤的付出,終於迎來了豐收的季節。這一次,莊稼長得格外茂盛,收成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好。李明和妻子喜極而泣,他們深知這豐收的來之不易。
日子漸漸好起來後,李明也沒有忘記曾經那段艱難的歲月。他時常對孩子們講述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在困難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即使得到的很少,也要懂得珍惜,因爲那也比沒有要好得多。
李明的故事在村莊裏流傳開來,人們都被他的堅韌和樂觀所打動。“聊勝於無”這個詞也成爲了大家在面對困難時互相鼓勵的話語,提醒着人們要懂得知足,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可能成爲度過困境的希望和力量。就如同李明一樣,正是因爲他在艱難時刻懂得知足,懂得那一點點收穫的重要性,才能夠堅持下來,最終迎來了美好的生活。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因爲哪怕是那看似微不足道的收穫,也可能成爲改變命運的關鍵。
聊勝於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