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昭著
成語拼音
- liè jì zhāo zhù
劣跡昭著成語解釋
- 劣惡劣;昭著明顯。惡劣的事蹟非常明顯。
典故出處
- 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對於國民黨的舊工作人員,只要有一技之長而不是反動有據或劣跡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維持,不要裁減。”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做了太多壞事,名聲早已敗壞,如今可謂是劣跡昭著。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所作所爲可謂是令人髮指。
在某個朝代,有一個名叫李昊的官員。他最初踏入仕途時,看起來也是心懷壯志,想要有所作爲。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內心的貪婪和私慾逐漸膨脹。他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爲自己謀取私利。他勾結富商,收受賄賂,中飽私囊,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在處理政務時,他常常歪曲事實,偏袒那些給他好處的人,而對於無辜的百姓則是肆意欺壓。他還濫用職權,打擊那些正直的官員,使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他所犯下的種種惡行,引起了百姓們的極大憤慨,但他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
李昊的行爲引起了一位忠臣張義的注意,張義多次上書朝廷,揭露李昊的劣行。然而,李昊早已在朝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那些與他同流合污的官員們紛紛爲他辯護,使得張義的告發無果而終。
隨着李昊的劣跡越來越多,百姓們對他的怨恨也日益加深。終於,一場天災降臨,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而李昊不僅沒有積極救災,反而趁機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們忍無可忍,紛紛起來反抗。
面對百姓的憤怒,李昊依然不知悔改,甚至變本加厲地鎮壓百姓。他的種種行徑最終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朝廷派遣了一位欽差大臣前來調查。經過一番深入調查,李昊的劣跡昭著,證據確鑿。他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李昊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的一個反面教材,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人爲了私慾而不擇手段,最終自食惡果的下場。他的行爲提醒着後人,爲官者應當清正廉潔,以民爲本,切不可爲了個人的利益而損害百姓的利益,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唾棄。正如古人云:“多行不義必自斃。”李昊的所作所爲,正是對這句話的生動詮釋。而他那劣跡昭著的行徑,也將永遠被銘記在歷史的篇章中,警示着後人要引以爲戒。
劣跡昭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