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成語拼音

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成語解釋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成語典故

桂陽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南齊書·高帝記》

成語造句

一個國家若是不重視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只追求眼前的利益,這種短視的行爲無疑是裂冠毀冕,拔本塞源,會導致國家未來的發展失去根基和動力。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他的行爲引發了國家的動盪與危機。 這位君主繼位之初,尚有一些作爲,衛國也呈現出一定的繁榮景象。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變得驕奢淫逸,沉迷於享樂之中,對國家的治理也日益懈怠。 他開始濫用權力,隨意封賞親信,而不顧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功績的臣子。這種不公平的行爲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但君主卻不以爲然,依然我行我素。 在對外政策上,他也犯下了一系列錯誤。爲了一時的利益,他貿然與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發生衝突,導致衛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沼。百姓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一些忠誠的大臣們看到國家如此危急的狀況,紛紛進諫,希望君主能夠迷途知返,改正錯誤,重新致力於國家的發展和穩定。然而,這位君主卻認爲這些大臣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對他們的諫言充耳不聞,甚至還對一些大臣進行了打壓和迫害。 最終,衛國的局勢愈發不可收拾。國家的根基開始動搖,就如同“裂冠毀冕,拔本塞源”一般,曾經的繁榮與穩定被徹底破壞。百姓們紛紛逃離家園,國家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 而這位君主也因爲自己的所作所爲,遭到了歷史的唾棄。他的行爲成爲了後世的一個反面教材,提醒着人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因爲一時的慾望和錯誤的決策而毀掉一個國家的根本。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衛國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銘記的教訓。“裂冠毀冕,拔本塞源”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警示着人們要珍惜已有的成果,堅守正道,不可輕易地破壞事物的根本和基礎,否則必將自食惡果,陷入困境。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成語圖片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