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敵易將
成語拼音
- lín dí yì jiàng
臨敵易將成語解釋
- 易改變,變換。臨到作戰之前調換將領。
典故出處
- 《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中,由於指揮不當,中途做出了臨敵易將的決策,結果導致局勢更加混亂。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戰爭。國王派出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將軍率領大軍出征。這位將軍在以往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戰功赫赫,士兵們對他也充滿了信任和敬意。
然而,隨着戰爭的推進,局勢變得複雜起來。前線的戰況出現了一些波折,幾場戰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國王開始焦慮不安,他在朝堂上聽信了一些大臣的讒言,認爲這位將軍已經不能勝任當前的任務,需要更換將領。
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國王毅然決然地決定臨敵易將,召回了那位正在前線奮戰的將軍,任命了一位新的將領。新將領雖然也有一定的才能,但他對前線的情況並不熟悉,士兵們對他也缺乏足夠的信任和了解。
當新將領上任後,他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採取了一些冒險的戰術。但由於他對敵軍的瞭解不足,這些戰術並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導致軍隊陷入了更加危險的境地。士兵們開始抱怨,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被召回的老將軍心中充滿了委屈和不甘。他深知自己對這場戰爭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計劃,卻因爲國王的一時衝動而被剝奪了指揮權。
隨着戰爭的繼續惡化,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此時已經悔之晚矣。他想起了以往老將軍的種種功績,以及他在士兵們心中的威望,懊悔不已。
最終,這個國家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元氣大傷。而“臨敵易將”這個決定也成爲了人們銘記的教訓。這個故事提醒着人們,在關鍵時刻,不能輕易地做出改變重要決策的舉動,尤其是在面對敵人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尊重經驗和專業,否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選擇合適的將領,並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對於戰爭的勝負乃至國家的安危都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臨敵易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