賃耳傭目
成語拼音
- lìn ěr yōng mù
賃耳傭目成語解釋
- 指藉助於所見所聞。
典故出處
- 清·錢謙益《覆徐巨源書》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耳傭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對於那些複雜的問題,我們不能賃耳傭目,而應該親自去探究、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天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困苦。
張華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羣書,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改變這混亂的局面。
當時,各個勢力之間相互爭鬥,信息的獲取和判斷變得至關重要。張華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努力收集和分析各種情報。然而,隨着局勢的日益複雜,他漸漸發現自己有時候也會被一些虛假的信息所誤導,做出錯誤的決策。
有一次,張華收到了一份關於敵軍動向的情報,據說敵軍即將大規模進攻他們所在的地區。張華未經仔細覈實,便匆忙做出了軍事部署。然而,當真正的情況揭曉時,他才發現這份情報是錯誤的,敵軍根本沒有這樣的計劃,他的匆忙決策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士兵的疲憊。
這件事情讓張華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僅僅依靠聽到的和看到的就輕易做出判斷,必須要更加謹慎和深入地去探究事情的真相。於是,他開始更加註重對信息的核實和驗證,不再輕易相信那些未經證實的傳聞和表象。
從那以後,張華如同脫胎換骨一般,他不再“賃耳傭目”,而是以更加理性和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決策。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真實需求和呼聲;他與各方勢力保持密切聯繫,準確把握局勢的變化。在他的努力下,他爲自己的勢力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和優勢,也爲百姓帶來了一定的安寧和穩定。
張華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各種信息和情況時,我們不能盲目地依賴耳朵聽到的和眼睛看到的,而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去僞存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避免因爲“賃耳傭目”而犯下錯誤,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正如古人所云:“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才能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賃耳傭目-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