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去鼎湖
成語拼音
- lóng qù dǐng hú
龍去鼎湖成語解釋
- 指帝王去世。
典故出處
-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傳說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後乘龍昇天。後人以“龍去鼎湖”來形容帝王的去世。比如:當年他聽聞那位偉大帝王的離去,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龍去鼎湖這一典故。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偉大的帝王黃帝。黃帝一生征戰四方,統一了許多部落,爲華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帝不僅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還十分重視百姓的生活。他教導人們種植五穀、馴養家畜、紡織衣物,讓人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黃帝漸漸老去。有一天,黃帝覺得自己大限將至,便決定外出巡遊。他帶着一些親信和大臣,來到了一個叫做鼎湖的地方。
鼎湖風景秀麗,湖水清澈見底。黃帝在這裏停留了一段時間,思考着自己的一生和天下的未來。然而,就在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條巨龍,這條巨龍渾身閃耀着金色的光芒,盤旋在黃帝的頭頂上方。
衆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驚呆了,黃帝卻顯得格外平靜。他知道,這是上天來接他了。黃帝緩緩地走向巨龍,然後騎上了龍背。巨龍帶着黃帝騰空而起,向着天空飛去。
黃帝的臣子和百姓們紛紛跪地,對着天空叩拜,他們眼中滿是不捨和悲痛。就這樣,黃帝隨着巨龍消失在了天際,只留下了“龍去鼎湖”的傳說。
在後來的歷史記載中,黃帝被尊爲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功績和品德被人們傳頌不衰。而“龍去鼎湖”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人們緬懷黃帝這位偉大帝王的象徵。它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提醒着人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不斷努力奮鬥,爲國家和民族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黃帝的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黃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無數代的中華兒女。“龍去鼎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神話傳說,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勇氣,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滿了自豪和自信。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個成語一直流傳下來,成爲了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龍去鼎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