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不擇蔭

成語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鹿死不擇蔭成語解釋

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典故出處

見鹿死不擇音”。

成語典故

不則,職之重命,必且重於官,鹿死不擇蔭,微臣有褫,無以加焉,在臺臺必有大不忍者。★明·袁宏道《乞改稿三》

成語造句

如今形勢緊迫,他已顧不得許多,就像鹿死不擇蔭,只要有一絲機會都要緊緊抓住。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伍員的人,他的命運如同波濤中的孤舟,起伏不定。 伍員本是楚國的臣子,因奸臣陷害,他的父親和兄長皆被楚王殺害。悲憤交加的伍員逃離楚國,踏上了漫長的復仇之路。他歷經艱難險阻,四處奔波,尋找可以幫助他復仇的力量。 在逃亡過程中,伍員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有時他不得不風餐露宿,忍受飢餓和寒冷;有時他又要躲避楚國的追兵,面臨生死考驗。然而,伍員心中的復仇之火從未熄滅,他堅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在輾轉多地後,伍員來到了吳國。吳國當時正處於發展之中,伍員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得到了吳王的賞識和重用。他開始在吳國積極謀劃,爲復仇做準備。 然而,吳國的局勢也並非一帆風順。國內存在着各種勢力的爭鬥,外部又面臨着其他諸侯國的威脅。伍員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努力尋找着機會。 終於,經過多年的籌備和等待,伍員等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成功說服吳王出兵攻打楚國,在戰爭中,伍員帶領吳軍奮勇作戰,一路勢如破竹。最終,他們攻入了楚國的都城。 此時的伍員,心中百感交集。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復仇目標,但同時他也深知,自己的復仇之路充滿了血腥和殺戮。在這個過程中,他爲了達到目的,不得不做出許多艱難的選擇,就如同“鹿死不擇蔭”一般,在絕境中無法顧及太多。 伍員的故事在歷史上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感慨命運無常、復仇之路艱難的典型。他的經歷也讓人們明白,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人們往往會被迫做出一些無奈之舉,而這些選擇的背後,是無盡的滄桑和無奈。後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也會對伍員的遭遇和他所做出的選擇感到唏噓不已,同時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鹿死不擇蔭”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意。

鹿死不擇蔭-成語圖片

鹿死不擇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