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列是非
成語拼音
- lùn liè shì fēi
論列是非成語解釋
- 論評論;列列舉。羅列事實,評論是非。
典故出處
- 《漢書·司馬遷傳》仍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我們應當客觀冷靜地分析,而不是盲目地論列是非。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陳國。陳國的朝堂之上,官員們時常爲了各種事務爭論不休。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張啓,他爲人正直,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而另一位大臣李末則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趨炎附勢之人。
一次,國家面臨一項重大決策,關於是否要與鄰國開展貿易往來。張啓經過深思熟慮,認真分析了利弊,認爲開展貿易對陳國大有益處,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於是,他在朝堂上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引經據典,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然而,李末卻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並非從國家的利益出發,而是想着如何迎合當時得勢的權貴勢力。他不顧事實,隨意編造一些理由來反對張啓的提議,試圖擾亂朝堂的討論。
兩人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張啓據理力爭,用事實和道理來反駁李末的無端指責。他一條條地論列是非,將貿易的好處清晰地展現在衆人面前。
而李末則不斷地歪曲事實,試圖混淆視聽。但張啓毫不退縮,繼續堅定地維護自己的觀點。
最終,經過長時間的爭論,國君在認真權衡之後,採納了張啓的建議,決定與鄰國開展貿易。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陳國的經濟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
張啓這種勇於論列是非的精神也得到了百姓的讚揚和尊重,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賢臣典範。而李末的醜惡行徑也被人們所唾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是非曲直時,我們要有勇氣站出來,認真地論列是非,不被虛假和利益所迷惑。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正如古人云:“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只有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才能真正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那些像李末一樣爲了個人私利而歪曲事實的人,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他們所誤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明辨是非,走向正確的方向。
論列是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