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牛賣劍
成語拼音
- mǎi niú mài jiàn
買牛賣劍成語解釋
-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個和平的年代,曾經好戰的人們紛紛放下爭鬥之心,選擇了買牛賣劍,過上了安穩的農耕生活。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莊的小村落。村子裏的人們世代以農耕爲業,過着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村子中有一個年輕人叫阿明,他勤勞善良,頭腦聰慧。阿明家中原本有一把祖傳的寶劍,這把劍曾在祖輩的歲月中閃耀過光芒,但如今已漸漸被遺忘在角落裏。
有一年,村子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收成銳減,村民們面臨着飢餓的威脅。阿明看着自己和鄉親們的困境,心中十分焦急。一天,他偶然聽到鄰村有人高價收購寶劍,一個念頭在他心中萌生。
他回到家中,找出了那把祖傳的寶劍,看着它,心中雖有不捨,但想到能換來糧食幫助村民們度過難關,他毅然決然地帶着寶劍前往鄰村。經過一番周折,阿明用寶劍換到了一筆可觀的錢財。
他用這筆錢買了許多頭牛,帶回了村子。這些牛成爲了村民們恢復農耕的希望。阿明將牛分給了大家,大家齊心協力,努力恢復生產。
隨着時間的推移,村子逐漸恢復了生機。在大家的辛勤勞作下,田地再次變得鬱鬱蔥蔥,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而那把寶劍,雖然已經不在阿明手中,但它卻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守護着村子和村民。
多年後,當人們回憶起這段艱難的時光,無不感慨阿明的勇敢和果斷。他用“買牛賣劍”的行動,詮釋了在困難面前的取捨和擔當。這個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後代子孫們學習的榜樣。
正如《後漢書·循吏傳·王渙》中記載:“又能以譎數發擿奸伏,京師稱歎,以爲渙有神算。”阿明也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讓村子度過了危機。他的行爲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在困境中前行的道路,讓大家明白,有時候爲了更長遠的利益,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去放棄一些珍貴的東西。而這種精神,也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傳承和發揚。
買牛賣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