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把燭

成語拼音

máng rén bǎ zhú

盲人把燭成語解釋

瞎子手擎燭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典故出處

《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陳壽帝魏不帝蜀,議者蜂起,皆盲人把燭之談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試圖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這種盲目探索的方式無異於盲人把燭,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方向。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村落。村子裏有一位盲人,他雖然看不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但卻有着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一天,這位盲人聽說村子裏晚上要舉行一個重要的集會,大家都會聚集在廣場上。他心想自己也不能錯過這個熱鬧的時刻,於是便摸索着準備前往廣場。爲了能在黑暗中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他找來一支蠟燭,點燃後便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拿着蠟燭在黑暗中行走,其實並不能真正看清道路。一路上,他磕磕絆絆,不是碰到這個,就是撞到那個。周圍的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搖頭嘆息。 一位智者路過看到這一幕,便上前對盲人說:“你這樣拿着蠟燭,又能看清多少呢?這就如同緣木求魚,方法不對,努力也是白費啊。”盲人聽了智者的話,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多麼的可笑。 後來,人們便用“盲人把燭”這個成語來形容沒有正確的方法卻盲目去做,就如同這位盲人一樣,雖然有照亮的想法,卻無法真正達到目的。正如《荀子·哀公》中所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正確的規律和方法,不能像盲人把燭般盲目行事。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我們一腔熱情,卻因爲沒有找到合適的途徑和方法,導致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善於借鑑他人的經驗,不斷探索和嘗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避免陷入盲人把燭的困境之中。讓我們以史爲鑑,以這個成語故事爲警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地前行。

盲人把燭-成語圖片

盲人把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