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子弟

成語拼音

lí yuán zǐ dì

梨園子弟成語解釋

原指唐玄宗時梨園宮廷歌舞藝人的統稱。後泛指戲曲演員。

典故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園子弟各班願與者,書名畫知,屆時齊集湖亭,各演雜劇。”

成語典故

唐玄宗十分喜歡音樂,大臣給他講春秋時期宋王修築練武場牆壁時請歌唱家癸與射稽伴唱,提高勞動效率的故事。唐玄宗想讓音樂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樂學校梨園,經常演奏《霓裳羽衣曲》。唐玄宗還經常親自去梨園看望這些梨園子弟。

成語造句

那些舞臺上的演員們各個技藝精湛,他們都是優秀的梨園子弟,爲觀衆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成語故事

在唐朝時期,唐明皇李隆基極愛音律,他不僅親自創作了許多樂曲,還精通多種樂器的演奏。 唐明皇在宮廷中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叫做“梨園”。這裏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樂師、歌手和舞者。這些人終日在這裏排練和演出,爲宮廷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藝術享受。 在這些梨園子弟中,有一位名叫李龜年的樂師格外出色。他才華橫溢,無論是演奏樂器還是歌唱,都堪稱一絕。李龜年對於音樂有着極高的追求和獨特的見解,他常常能將唐明皇創作的樂曲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陶醉其中。 有一次,唐明皇創作了一首新的樂曲,準備在宮廷宴會上演奏。李龜年帶領着梨園子弟們精心排練,力求將這首樂曲完美呈現。到了宴會那一天,當音樂聲響起,整個宮廷都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李龜年的歌聲悠揚婉轉,樂師們的演奏配合得天衣無縫,舞者們的舞姿輕盈優美,贏得了在場衆人的陣陣喝彩。 隨着時間的推移,梨園子弟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不僅在宮廷中備受推崇,在民間也廣爲人知。他們的表演成爲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許多人都對他們的技藝讚歎不已。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唐朝遭遇了動亂,社會陷入了動盪不安之中。梨園子弟們也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他們四處離散,生活變得十分艱難。李龜年也不得不離開宮廷,四處漂泊。 儘管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李龜年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他在漂泊的過程中,依然堅持創作和表演。他用自己的歌聲和音樂,訴說着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無奈。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些曾經在梨園中大放異彩的藝人,便用“梨園子弟”這個成語來稱呼戲曲演員。這個成語不僅代表了他們高超的技藝,也承載着那段輝煌而又滄桑的歷史。直到今天,當我們提到“梨園子弟”時,依然能感受到唐朝時期那獨特的藝術氛圍和音樂魅力。

梨園子弟-成語圖片

梨園子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