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不反

成語拼音

mí ér bù fǎn

迷而不反成語解釋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典故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成語典故

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

成語造句

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完全是迷而不反,讓人惋惜。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 他叫李信,是秦朝的一位將領。當時,秦王嬴政欲攻打楚國,詢問李信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自信滿滿地回答說只需二十萬。嬴政又詢問老將王翦,王翦卻表示非六十萬不可。嬴政認爲王翦年老膽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楚國。 起初,李信一路凱歌,連連取勝,這讓他越發驕傲自滿起來。然而,楚國將領項燕深知李信的弱點,他故意佯裝敗退,一步步將李信引入陷阱。李信卻完全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沉浸在之前的勝利中,迷而不反,被眼前的虛幻景象所迷惑,以爲楚國已無力抵抗。 項燕瞅準時機,突然發動反擊,楚軍如潮水般涌來。李信的軍隊頓時陣腳大亂,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最終,李信不得不率領殘兵敗將逃回秦國。 經此一役,李信名譽掃地,也讓嬴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親自前往王翦的住處賠禮道歉,並請王翦出山。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出征楚國,最終成功滅掉了楚國。 李信的故事成爲了一個教訓,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勝利和成就時,切不可迷失自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否則就容易陷入“迷而不反”的困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歷史上像李信這樣因一時迷失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都成爲了後人引以爲戒的典型,讓我們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重蹈覆轍。

迷而不反-成語圖片

迷而不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