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不堪
成語拼音
- láng bèi bù kān
狼狽不堪成語解釋
- 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成語典故
- 晉朝時,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當時頗享盛名。晉朝皇帝司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幾次都被拒絕了。 原來,李密很小就沒有了父親,4歲時母親被迫改嫁,他從小跟自己的祖母劉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長大,也是祖母供他讀書的。因此,李密與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丟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 最後,李密給司馬炎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態度。信中說:“我出生6個月時便沒有父親,4歲時母親被舅舅逼着改嫁,祖母劉氏看我可憐,便撫養我長大。我家中沒有兄弟,祖母也沒有其他人可以照顧她。祖母一人歷盡艱辛把我養大,如今她年老了,只有我一人可以服侍她度過殘年。可是我不出去做官,又違背了您的旨意,我現在的處境真是進退兩難呀!”。
成語造句
- 他在狂風暴雨中艱難前行,渾身溼透,樣子狼狽不堪。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西晉時期,有一個名叫石勒的人,他出身貧寒,早年曆經磨難。起初,他被人販賣爲奴,但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逐漸嶄露頭角。
當時,西晉王朝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石勒抓住機會,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開始在亂世中闖蕩。然而,他的崛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石勒的軍隊遭遇了一場極其慘烈的戰役。敵軍來勢洶洶,石勒的部隊在戰鬥中損失慘重,被打得七零八落。石勒自己也身陷困境,他拼命地逃竄,一路上歷經艱險。
在逃亡的過程中,石勒可謂是狼狽至極。他衣衫襤褸,身上滿是傷痕,飢餓和疲憊時刻折磨着他。他不得不穿越荒山野嶺,躲避敵軍的追殺。有時,爲了尋找一點食物,他不得不去和野獸爭搶。那段時間,他就如同一個在荒野中流浪的乞丐,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威風。
但石勒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憑藉着頑強的意志,繼續堅持着。終於,他找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得以喘息和休整。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石勒重新振作起來,他總結經驗教訓,再次招攬人馬,重整旗鼓。他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漸恢復了實力,並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石勒的這段經歷,正可謂是狼狽不堪。但他卻能從困境中崛起,成就一番大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要輕易放棄,即使處於狼狽不堪的境地,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依然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歷史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能夠在困境中咬牙堅持的人,往往能夠迎來轉機,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正如石勒一般,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人津津樂道的典範,激勵着無數人在困境中奮勇前行。
狼狽不堪-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