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實亡

成語拼音

míng cún shí wáng

名存實亡成語解釋

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典故出處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兩國之間曾簽訂的和平協議,如今已成爲一張廢紙,這種關係實際上名存實亡。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王朝興衰更替。曾經有一個國家,它在表面上依舊維持着國家的名號,但實際上內部早已腐朽不堪,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這個國家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強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統治階層逐漸變得貪婪和腐敗。他們沉迷於權力和財富的爭奪,對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官員們相互勾結,徇私舞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在政治上,權力鬥爭激烈,各方勢力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宮廷中充滿了陰謀和算計,忠誠和正直的官員被排擠和陷害。國家的政策和法令也變得混亂不堪,無法有效地實施和執行。 軍事方面,軍隊紀律鬆弛,士兵們缺乏訓練和鬥志。將領們貪污軍餉,對軍事防禦毫不重視。周邊的敵國看到了這個國家的虛弱,紛紛開始侵犯邊境,蠶食領土。 經濟上,國家的財政陷入困境。稅收沉重,商業和農業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百姓們紛紛破產,流離失所。社會秩序混亂,盜賊橫行,民不聊生。 儘管這個國家在名義上還存在着,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民心和國家的根基。百姓們對統治者失去了信任和希望,他們渴望着改變和新生。終於,在一場大規模的起義中,這個國家的統治徹底被推翻。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家,就這樣在歷史的塵埃中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名號。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內在的實力和凝聚力,即使表面上還維持着一定的形式,也終究無法逃脫覆滅的命運。這也提醒着我們,在任何時代,都要重視國家的治理和發展,關注民生,保持政治的清明和公正,加強軍事和經濟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避免重蹈名存實亡的覆轍。正如《論語》中所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只有當統治者自身清正廉潔,才能引領國家走向繁榮昌盛。

名存實亡-成語圖片

名存實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