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
成語拼音
- míng biàn shì fēi
明辨是非成語解釋
-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典故出處
- 《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辯之,駕行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我們要保持冷靜,認真思考,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斷。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爲陳國。陳國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叫李賢。
李賢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各種知識都有着濃厚的興趣。他飽讀詩書,明白事理,立志要成爲一名公正廉潔的官員,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當時,陳國的朝堂之上存在着一些複雜的勢力紛爭和利益糾葛。一些心懷叵測的官員爲了自己的私利,常常混淆黑白,顛倒事實,讓許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李賢對此深感痛心和憂慮。
有一次,陳國發生了一起重大案件。一位富有的商人被指控犯有盜竊罪,證據似乎也頗爲確鑿。然而,李賢在仔細審查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疑點。他不被表面的證據所迷惑,而是深入調查,四處走訪,尋找更多的線索。
經過一番努力,李賢終於查明瞭真相。原來,真正的罪犯是商人的競爭對手,他爲了陷害商人,故意僞造了證據。李賢毫不猶豫地將真相呈報給了國君,併爲商人洗清了冤屈。
這件事情讓李賢聲名遠揚,百姓們都對他敬佩不已,稱讚他是一位能夠明辨是非的好官。然而,李賢的行爲也引起了那些心懷不軌官員的嫉妒和怨恨。他們開始想方設法地陷害李賢,試圖讓他失去國君的信任。
面對這些陰謀和陷害,李賢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次次地化解了危機,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在他的治理下,陳國的社會秩序逐漸穩定,百姓們安居樂業。而李賢也成爲了陳國曆史上一位備受尊敬和讚譽的官員。
歷史的長河中,像李賢這樣能夠明辨是非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利益所驅使,以公正和良知爲準則,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如《禮記·中庸》中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實踐,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在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選擇。李賢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守自己內心的那份正義和良知,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以明辨是非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明辨是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