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厲以須

成語拼音

mó lì yǐ xū

摩厲以須成語解釋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成語典故

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摩厲以須。★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成語造句

戰士們時刻準備着,只待一聲令下,便能衝鋒陷陣,這種枕戈待旦、摩厲以須的狀態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名爲鄭國的諸侯國,其國內有一位極具智慧和謀略的大臣名叫子產。當時鄭國面臨着來自周邊強國的巨大壓力,特別是晉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時常對鄭國虎視眈眈。 子產深知鄭國處境艱難,必須時刻做好應對各種挑戰的準備。他積極倡導國內的軍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戰備狀態,就如同隨時準備出鞘的利劍一般。他對衆人說:“我們如今就如同在等待時機的獵人,必須摩厲以須,不能有絲毫的鬆懈,一旦機會來臨,就要果斷出擊,保衛我們的國家。” 在子產的帶領下,鄭國軍民上下一心,努力發展軍事和經濟。他們不斷加強城池的防禦工事,訓練精銳的士兵,同時積極儲備物資。子產還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在晉國和楚國之間周旋,儘量避免鄭國成爲兩國爭鬥的犧牲品。 有一次,楚國突然集結大軍,大有進攻鄭國之勢。鄭國上下一片緊張,但子產卻鎮定自若。他仔細分析局勢後,認爲楚國此次行動只是虛張聲勢,其內部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於是,他一面命令軍隊加強戒備,一面暗中派遣使者前往楚國打探虛實。果然,正如子產所料,楚國因爲內部矛盾而暫時放棄了進攻鄭國的計劃。 經過這次事件,鄭國軍民對子產更加敬佩和信服。他們在子產的影響下,始終保持着摩厲以須的狀態,隨時準備應對各種危機。在之後的歲月裏,鄭國雖然依舊面臨諸多挑戰,但憑藉着這種高度的警惕和充分的準備,一次次化險爲夷,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艱難地生存了下來。 子產以他的智慧和謀略,讓鄭國在強者如林的春秋時期有了一席之地,他所倡導的摩厲以須的精神也成爲了鄭國的寶貴財富,激勵着鄭國的後人不斷努力奮鬥,爲國家的繁榮和安寧而拼搏。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有時刻做好準備,才能抓住機遇,從容應對,就像鄭國在子產的帶領下摩厲以須,最終守護住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摩厲以須-成語圖片

摩厲以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