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使頤令

成語拼音

mù shǐ yí lìng

目使頤令成語解釋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典故出處

《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那種獨斷專行的作風,讓人感覺他總是對別人目使頤令,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權臣名爲趙括。趙括出身貴族,憑藉家族的勢力在朝堂上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趙括此人,不學無術卻又自命不凡。他沒有真才實學,卻妄圖掌控一切。在朝堂上,他常常對其他官員目使頤令,憑藉着自己的權勢隨意指使他人按照他的意願行事。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重要的決策,關乎到國家的安危和未來的發展。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出了自己合理的建議和策略。然而,趙括卻完全不顧這些,他憑藉自己的喜好和偏見,對那些與他意見不同的人橫加指責,甚至利用自己的權勢打壓他們。 在軍事方面,趙括更是一塌糊塗。他不懂兵法,卻喜歡瞎指揮。有一次,軍隊出征,他在後方對前線的將領目使頤令,要求他們按照他不切實際的想法行動。結果導致了軍隊的慘敗,損失慘重,百姓們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而那些被趙括目使頤令的官員們,有些爲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利益,選擇了順從他;但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員,他們不畏權勢,勇敢地站出來反對趙括的專橫跋扈。 其中一位名叫李義的官員,他多次上書國王,揭露趙括的種種惡行和無能。他引用歷史上的事例,說明像趙括這樣的人會給國家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然而,國王卻被趙括所迷惑,對李義的勸諫置之不理。 最終,這個諸侯國因爲趙括的胡作非爲而逐漸走向衰落。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趙括充滿了怨恨和不滿。而趙括自己,也因爲他的行爲遭到了人們的唾棄和批判。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趙括這樣目使頤令、肆意妄爲的人終究會被人們所銘記,成爲後世的反面教材。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權力應該被正確地使用,而不是用來滿足個人的私慾和專橫。只有尊重他人、聽取合理的建議,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目使頤令-成語圖片

目使頤令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