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木拱矣
成語拼音
- mù mù gǒng yǐ
墓木拱矣成語解釋
-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指人死了很久。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成語典故
- 臣若不遭陛下之明,墓木拱矣。★《宋書·張茂度傳》
成語造句
- 他離開家鄉多年,如今故地重遊,曾經熟悉的長輩多已不在人世,真是墓木拱矣,令人心生感慨。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季札的公子。季札品德高尚,才華出衆,他十分重視友情和承諾。
有一次,季札出使晉國,路過徐國。徐國國君見到季札佩戴的寶劍,十分喜愛,但不好意思開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國國君的心思,心中暗自決定,等完成出使任務後,就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然而,當季札出使結束返回徐國時,卻得知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季札滿懷悲痛地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祭奠之後,解下自己的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墓旁的樹上。他的隨從十分不解,問道:“大人,徐國國君已經不在了,您爲何還要把寶劍留在這裏呢?”季札感慨地說:“雖然徐國國君已經故去,但我當初在心中已經承諾要將寶劍送給他,君子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即便他墓木拱矣,我也要踐行我的承諾。”
季札的這一行爲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都對他的高尚品德和重信守諾深感敬佩。後來,孔子也聽聞了此事,對季札讚譽有加。在歷史的長河中,季札的故事被廣爲傳頌,成爲了人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
“墓木拱矣”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常用來形容人去世已久。季札的行爲深刻地詮釋了誠信的重要性,即使面對已經離世的人,也要堅守自己的承諾。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醒着人們要珍視自己的諾言,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以季札爲榜樣,對待他人真誠守信,不輕易違背自己的承諾,如此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墓木拱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