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辱
成語拼音
- níng sǐ bù rǔ
寧死不辱成語解釋
- 寧願被處死也不肯受辱。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能臨危不懼,寧死不辱的人才是真正有骨氣的人。
成語造句
- 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他展現出了非凡的意志,堅守着祕密,真正做到了寧死不辱。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勇之士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演繹出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李廣的將軍。他一生征戰無數,威名遠揚。然而,一次戰役中,李廣所率領的軍隊遭遇了敵軍的重重圍困。敵軍數量衆多,而李廣的部隊則陷入了絕境。在這危急關頭,敵軍將領提出,只要李廣投降,便可饒他一命,並給予他榮華富貴。但李廣心中的信念堅如磐石,他寧死也不願受此屈辱。
面對敵軍的威逼利誘,李廣毫無畏懼之色,他挺直了脊樑,大聲說道:“我李廣身爲大漢將軍,爲國征戰多年,豈能爲了苟且偷生而受此奇恥大辱!我寧願戰死沙場,也絕不向你們屈服!”說完,他便帶領着僅剩的將士們,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儘管最終寡不敵衆,李廣和他的部下們全部壯烈犧牲,但他們的英勇事蹟卻被人們傳頌至今。
正如《禮記》中所說:“可殺而不可辱也。”李廣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寧死不辱。他的氣節和尊嚴,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着光芒。這種精神激勵着無數後人,在面對困境和誘惑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爲外界的壓力所動搖。
在古代,像李廣這樣寧死不辱的英雄豪傑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和榮譽,成爲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我們雖然不再面臨着生死抉擇的戰爭場面,但這種寧死不辱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醒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不隨波逐流,不被利益所驅使,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和違背原則的事情時,要有勇氣說“不”。
寧死不辱,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對信念的執着堅守,是對尊嚴的誓死捍衛。讓我們銘記這些英雄的故事,傳承和弘揚這種偉大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能保持自己的氣節和尊嚴,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壯麗篇章。
寧死不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