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驥共牢

成語拼音

niú jì gòng láo

牛驥共牢成語解釋

驥好馬。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共處。

典故出處

《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塗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這團隊魚龍混雜,能力參差不齊,猶如牛驥共牢,很難高效完成任務。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齊國的國家,那裏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然而,在齊國王宮之中,卻發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當時,齊王剛剛即位,他年輕氣盛,一心想要展現自己的治國才能。於是,他廣納賢才,希望能找到真正有能力的人爲國家效力。 在衆多前來應聘的人當中,有兩位引起了齊王的注意。一位是出身名門、才華橫溢的貴族子弟,名叫李華,他能言善辯,儀表堂堂,很快就贏得了齊王的歡心。另一位則是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踏實能幹的平民,名叫張勇。 齊王一開始對李華寄予厚望,給予他高位和豐厚的賞賜,讓他參與國家的重要決策。而張勇雖然也被錄用,卻只被安排在一些瑣碎的事務中。 李華憑藉着自己的口才和外表,在朝堂上常常誇誇其談,提出一些看似華麗卻不切實際的計劃。而齊王卻被他的言辭所迷惑,對這些計劃一一採納。 然而,時間一長,這些計劃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由於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和實地考察,很多項目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給國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而張勇雖然身處低位,但他始終兢兢業業,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他看到國家因爲那些不切實際的計劃而陷入困境,心中十分焦急。於是,他鼓起勇氣向齊王進諫,指出了問題所在,並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齊王一開始並不願意相信張勇,認爲他出身卑微,沒有什麼見識。但隨着國家的局勢越來越嚴峻,齊王不得不重新審視張勇的建議。 經過一番思考和調查,齊王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重用張勇,讓他參與到國家的核心事務中。在張勇的努力下,那些錯誤的決策被逐步糾正,國家的局勢也漸漸好轉。 而曾經風光無限的李華,因爲他的無能和浮誇,最終失去了齊王的信任。 這個故事就如同“牛驥共牢”一般,李華就像是一匹徒有其表的駿馬,而張勇則是一頭樸實能幹的牛。在最初的時候,齊王沒有分辨出他們真正的能力和價值,讓李華佔據了高位,而張勇卻被埋沒。但最終,事實證明,真正能夠爲國家做出貢獻的,是像張勇這樣腳踏實地、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是像李華那樣華而不實的人。這個故事也告誡後人,在選拔人才時,一定要摒棄表面的浮華,注重實際的能力和品質,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牛驥共牢-成語圖片

牛驥共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