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轅臥轍
成語拼音
- pān yuán wò zhé
攀轅臥轍成語解釋
-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
典故出處
-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攀車臥轍之戀,爭塗不忘。”
成語典故
- 侯霸字君房,臨淮太守,被徵,百姓攀轅臥轍不許去。★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成語造句
- 古代清官離任之時,百姓們不捨其離去,紛紛攀轅臥轍,以表挽留之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官員,名叫趙大人。
趙大人爲官清廉公正,一心爲百姓謀福祉。他上任之初,當地匪患猖獗,百姓苦不堪言。趙大人親自率領官兵,經過多次浴血奮戰,終將匪寇剿滅,還一方安寧。
在農業方面,他積極組織興修水利,引入先進的耕作技術,讓原本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糧食產量大幅增加,百姓不再爲溫飽發愁。
他重視教育,開辦書院,聘請博學之士爲老師,讓衆多貧寒子弟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
商業上,趙大人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鼓勵商人誠信經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在趙大人的治理下,這個地方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
然而,朝廷一紙調令,要將趙大人調任他處。消息傳出,百姓們紛紛聚集在縣衙門口,請求趙大人留下。
到了趙大人啓程的那天,百姓們更是涌上街頭,拉住趙大人的馬車,甚至有人攀住車轅,躺在車轍上,號啕大哭,懇請他不要離開。他們深知,趙大人一旦離去,這樣的好日子或許就將不復存在。
趙大人看着眼前這一幕,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安撫百姓,表示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但會永遠記住大家的深情厚誼。
最終,在百姓們的不捨中,趙大人還是踏上了新的征程。但他在當地留下的功績,以及百姓們攀轅臥轍挽留他的情景,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佳話。
後來,人們用“攀轅臥轍”這個成語,來形容挽留德高望重的離任官員,表達百姓對清官廉吏的愛戴與不捨。
攀轅臥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