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

成語拼音

píng xīn ér lùn

平心而論成語解釋

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

典故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王弻始變舊說,爲宋學之萌芽。”

成語典故

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平心而論,文亦未便登峯。★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

成語造句

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我們暫且拋開個人情感,平心而論,確實存在多種複雜的因素相互交織。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話說在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有兩個國家相鄰,分別是衛國和魯國。衛國國力較強,而魯國相對弱小。 衛國的國君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於是將目光瞄準了魯國。魯國的國君深知自己國家的實力難以與衛國抗衡,整日憂心忡忡。 在魯國,有一位名叫仲由的大臣。仲由爲人正直,且極具智慧和勇氣。他深知衛國的強大,但他更清楚,面對強敵,不能輕易退縮。於是,他主動向國君請纓,願意前往衛國,嘗試通過談判來化解這場危機。 仲由抵達衛國後,見到了衛國國君。他沒有直接闡述魯國的困境,而是先與衛國國君談論起治國之道、民生疾苦以及戰爭帶來的災難。衛國國君起初對仲由的話並未太在意,但隨着仲由的深入分析,他開始陷入沉思。 仲由平心靜氣地說道:“陛下,以您的英明,平心而論,戰爭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嗎?一場戰爭下來,無數的百姓將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國家經濟衰退。即便您能佔領魯國的土地,可那滿目瘡痍的景象,真的是您想要的嗎?而且,戰爭勝負難料,一旦陷入長期的戰爭泥潭,衛國自身也將遭受巨大的損失。” 衛國國君聽後,內心有所觸動。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發動戰爭的初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意識到仲由所言不虛。 最終,衛國國君放棄了攻打魯國的計劃。仲由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爲魯國化解了一場滅頂之災。 仲由的成功,並非憑藉武力或權勢,而是以平心靜氣的態度,理性客觀的分析,讓衛國國君能夠平心而論,看到戰爭的弊端和和平的可貴。這個故事也告訴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我們都應該平心而論,冷靜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平心而論-成語圖片

平心而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