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兩可

成語拼音

mō léng liǎng kě

摸棱兩可成語解釋

握持棱角,兩端皆可。比喻遇事不決斷可否,不分是非

典故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武則天任命蘇味道爲宰相,他處世十分圓滑,從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認爲這樣不會得罪人,他把這種圓滑的方法說成“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棱特兩端可也。”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叫“蘇模棱”。後因犯錯而降職到四川眉州。

成語造句

對於這個問題,他的態度總是很模糊,回答起來模棱兩可,讓人難以捉摸他的真實想法。

成語故事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蘇味道。蘇味道自小聰穎,以文采出衆而聞名。他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一路升遷。 有一次,蘇味道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當時朝廷中對於一項政策存在很大爭議,不同的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蘇味道被要求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卻左右爲難,既不想得罪這一方,也不想得罪那一方。於是,他在朝堂上含糊其辭地說了一番模棱兩可的話,不明確表明自己支持哪一方的觀點。 事後,有人問他爲何如此含糊,蘇味道卻微微一笑,說道:“做事情千萬不要把話說得太明白,不然一旦有什麼差錯,就會給自己招來麻煩。只要模棱兩可,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從此,人們就用“模棱兩可”來形容那些態度曖昧、不明確表態的人或行爲。 然而,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並非總是明智之舉。在歷史上,許多有作爲的政治家和仁人志士都敢於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爲了真理和正義不惜一切代價。例如,商鞅爲了推行變法,堅決果斷地與舊勢力作鬥爭,雖最終遭遇不幸,但他的變法卻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而蘇味道這種模棱兩可的行事風格,雖然在短期內可能避免了一些衝突和麻煩,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導致決策的延誤和問題的積累。在複雜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明確的立場和果斷的行動有時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需要做出選擇和表態的時候。我們不能總是像蘇味道那樣模棱兩可,而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定地前行,而不是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所以,我們要以史爲鑑,明白模棱兩可並非總是最佳的處世之道,要有勇氣和智慧在關鍵時刻做出明確的選擇和行動。

摸棱兩可-成語圖片

摸棱兩可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