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相五公

成語拼音

qī xiāng wǔ gōng

七相五公成語解釋

所舉皆漢代公卿,後泛指衆多的文武大臣。

典故出處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爲公。”

成語典故

齊諸田,楚屈、景,皆右姓也。其後進拔豪英,論而祿之,蓋七相五公之所由興也。★《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

成語造句

在古代,那些位高權重之人,有的能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有的卻貪污腐敗,胡作非爲。正所謂“七相五公”,他們的品行和作爲各不相同。

成語故事

在漢朝時期,政治舞臺風雲變幻,權力的爭奪與交替頻繁上演。 當時,有一位名叫衛青的將領,他出身卑微,卻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在抵禦匈奴的戰場上屢立戰功。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劉徹寵幸,這使得衛家的地位日益顯赫。 衛青因戰功赫赫,被封爲長平侯,其家族成員也多受封賞,位高權重。一時間,衛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勢力如日中天。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朝中的局勢逐漸發生了變化。一些新興的勢力開始崛起,他們對衛氏家族的權威構成了挑戰。 在這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一些官員爲了追求個人的利益和權力,不惜使用各種手段。有的阿諛奉承,有的暗中勾結,有的則挑撥離間。 就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有七位丞相和五位公侯,他們原本都身負重任,應當爲國家的穩定和繁榮盡心盡力。可他們中的不少人卻迷失在了權力的漩渦中,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這七相五公,有的利用職權爲親屬謀取私利,有的在朝堂上結黨營私,互相傾軋。他們不再以國家的利益爲重,而是將個人的榮辱得失放在首位。 比如丞相公孫賀,本是因軍功而封侯拜相,但在權力面前漸漸迷失,最終因兒子犯罪受到牽連,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而公侯李蔡,也因侵佔皇陵土地等罪行被治罪。 這些人的行爲,不僅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也讓朝廷的政治風氣變得污濁不堪。 幸好,漢武帝逐漸察覺到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大力整頓朝綱,打擊這些不法之徒,重振朝廷的清正之風。 這一段歷史告訴後人,位高權重者更應堅守正道,若爲了權力和私利而不擇手段,最終必然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七相五公”這個成語,便是對這段複雜歷史中那些位極人臣卻迷失自我的人物的一種深刻寫照,警示着後人要以史爲鑑,莫重蹈覆轍。

七相五公-成語圖片

七相五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