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兩可

成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模棱兩可成語解釋

模棱: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典故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成語典故

唐朝宰相蘇味道處世十分圓滑,從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認爲這樣不會得罪人,他把這種圓滑的方法說成“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棱特兩端可也。”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叫“蘇模棱”。後因犯錯而降職到四川眉州。

成語造句

對於這件事的處理辦法,他的態度總是模棱兩可,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成語故事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蘇味道。蘇味道自小聰穎,以文采出衆而聞名。 他通過科舉步入仕途,起初官運亨通,一路升遷。然而,隨着官職的不斷升高,他的行事風格卻逐漸發生了變化。 當時的官場複雜多變,蘇味道爲了明哲保身,在處理很多事情時都採取一種不明確表態、含糊其辭的態度。有一次,他對一件重要的政事既不表示贊同,也不表示反對,下屬們都感到十分困惑,紛紛詢問他的意見。蘇味道卻只是微笑着說:“此事嘛,不要那麼着急下結論,模棱兩可即可。” 他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所體現。時間一長,大家都對他這種不乾脆、不果斷的行事方式頗有微詞。 這種模棱兩可的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他避免了一些麻煩,但也讓他失去了很多展現真正才能和擔當的機會。人們開始質疑他的能力和品德,他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 後來,蘇味道的這種行事風格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批評。史書上也對他這種行爲進行了記載,他成爲了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警示着後人在面對事情時不能含糊其辭、逃避責任,而應該果斷明確地表明立場和態度。 “模棱兩可”這個成語也就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態度含糊、不明確表態的人或行爲。它提醒着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立場,不能像蘇味道那樣爲了一時的安穩而失去了原則和擔當。在面對抉擇時,要勇敢地做出決定,而不是模棱兩可地逃避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和進步,成爲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

模棱兩可-成語圖片

模棱兩可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