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其餘魚

成語拼音

qì qí yú yú

棄其餘魚成語解釋

比喻節慾知足。

典故出處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爲梁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餘魚,以示諷誡。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生活中,我們應懂得知足,不可貪得無厭,要知道過度索取往往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就像那不知適可而止的捕魚人,最終也無法享受棄其餘魚的輕鬆與滿足。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子產的人。他是鄭國的一位賢能之士,以其智慧和仁德治理國家,深受百姓的敬愛。 當時,鄭國的漁業頗爲發達,漁民們每日出海捕魚,收穫頗豐。有一天,一位漁民在捕魚歸來後,帶着滿滿一筐魚來到了子產的府邸。他希望能將這些新鮮的魚獻給子產,以表達對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子產見到這位漁民,婉言拒絕了他的好意,說道:“吾不貪,爾留以自給。”然而,漁民執意要子產收下,子產見他態度堅決,便只從中選取了幾條魚,然後讓漁民將剩下的魚帶回去。 此事傳出後,衆人皆對子產的廉潔和自律稱讚不已。有人不解地問子產:“爲何不全部收下這筐魚?”子產微笑着回答:“吾雖爲一國之相,但不可因小利而失大義。若今日收下這滿滿一筐魚,他日或許會有人送來更多的財物,如此一來,我將陷入貪慾的深淵,無法公正地治理國家,又何以對得起百姓的信任?” 正如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子產深知這個道理,他明白作爲一國之重臣,必須以身作則,堅守廉潔的底線。若因一時的貪念而放棄原則,必將失去民心,國家也會陷入混亂。 子產的這一行爲,讓人們看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信念。他就像那明亮的燈塔,在黑暗中爲衆人指引着方向。 後來,鄭國在子產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而子產“棄其餘魚”的故事也流傳開來,成爲了千古美談,激勵着後世的爲官者要清正廉潔,不可貪圖私利。 如今,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仍能從子產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在面對各種誘惑時,我們應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像子產一樣,堅守內心的道德準則,不爲外物所動搖,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正直、坦蕩。

棄其餘魚-成語圖片

棄其餘魚

其他成語故事